
當所有人把目光投向里約奧運賽場時,曾兩次參加奧運並取得優異成績的前中國劍擊選手李華華,仍在自己位於烈治文山市的劍擊俱樂部裏揮汗培養青年選手。李華華表示,無論是她的運動員和她的俱樂部,多年來從未由加拿大政府或民間團體獲得過一分錢的資助。

李華華的劍擊弟子多次在泛美運動會上披金掛銀,並代表加拿大出戰世界錦標賽和歐洲的盃賽,亦有弟子在美國全國比賽中拔得頭籌。李華華也擔任過加拿大國家隊和國家青年隊的劍擊教練。李華華表示,無論是她的運動員和她的俱樂部,多年來從未由加拿大政府或民間團體獲得過一分錢的資助,少數運動員曾獲安省的傑出運動員獎金約4,500元,但比起常年訓練和比賽的支出,根本是杯水車薪。
李華華指出,任何體育項目要想取得世界頂尖的成績,拼的無非是金錢和時間。而在加拿大從事體育項目的孩子,以及他們的家長其實很可憐。「他們是在國際賽場上代表加拿大比賽,為加拿大爭光、拼搏,但是沒有得到國家任何支持,有時想想會感到寒心。他們拼的是中國、美國這樣的強手,但由所獲得的資源和支持而言,加拿大選手是業餘中的業餘。」
培養孩子每年約需數萬加元
「出國比賽的費用動輒數千歐元或數千美元,機票酒店全由運動員負擔。如果家長要陪同出國比賽,也要自己承擔。去美國比賽時,家長要駕車10幾個小時。一個家庭如果每年拿不出幾萬加元,根本不用考慮讓孩子從事專業體育項目。」
另一項挑戰是時間。從事體育項目的青少年大都在上學,有些要面對未來升讀大學的壓力,有些則因訓練、比賽而不能全職工作,收入減少。「本地的學校不會因為你是運動員外出比賽,就在學業上給予更多照顧和支持。我的女兒外出參加劍擊比賽時,都是背着書包出國,在機場或酒店做功課,回加拿大一下飛機就要回學校考試。」
李華華的俱樂部限招50位學員。她坦言除了少數孩子懷有未來進軍奧運的崇高夢想之外,其他孩子的家長會?眼於透過在體育項目上取得優異成績,為孩子日後升讀好大學、獲取獎學金創造條件。事實上她的弟子中,的確有人因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,而被美國頂尖大學錄取。
李華華曾參加84年洛杉磯、88年漢城兩屆奧運,並取得團體第五名。她在86年漢城亞運會上取得劍擊團體和個人兩枚金牌,也獲得過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劍擊項目冠軍、當選過世界劍擊小姐。儘管曾經叱吒風雲,但她對於學員和家長更為現實的想法亦十分理解。她表示,學員雖然已有不少成為加國頂尖高手,但目前也是「能打多遠打多遠」,並沒有人前去奧運,因為「代價太大」。
「參加奧運8年大學未畢業」
「加拿大有劍擊選手為參加兩屆奧運,8年不能大學畢業。要參加奧運會必須全世界各地比賽,參加選拔賽,金錢暫且不論,起碼是時間推出來的。以如此高的代價,如果預知前8名進不去,只為了到奧運會走一趟,的確不是單靠運動員的崇高理想支撐。」
李華華肯定表示,加國要改變目前職業運動員的窘況,必須有國家的扶持。「運動員代表國家出戰國際大賽,是一種國家行為,國家應該要有所付出,譬如對有運動天賦但是家裏拿不出錢的孩子們給予補助,又或對於因訓練比賽耽誤功課的學生們提供更多資源。」
李華華表示,以劍擊運動為例,如果是進入國家隊前3名的運動員出戰國際大賽,那怕國家能扶助一半的費用,對運動員都是一個莫大支持。李華華指中國體育長期以來的國家體制有其不足之處,但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,美國和英國都開始借鑑中國的體制。